第411章祭拜岳父-《秦时不良人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第412章祭拜岳父
    就在田昊等人商讨韩国计划的时候,远在千里之外的咸阳城相国府中,吕不韦得到了掩日送来的有关于李斯和韩非的言行记录。
    “是个有野心也有胆魄的后辈!”
    看过李斯的言语,吕不韦莞尔一笑。
    他不在意手下的人手有野心,因为有野心才会有动力,发挥出自身能力极限的做事。
    那种没什么野心,只会躺平的人物他还不想用呢。
    从李斯的言语理念让他好似看到了当年的自己,不过这年轻人比他当年更有胆魄,运气也更好。
    “你真愿意放下手中的权力?”
    边上的罗网之主有些猜不透吕不韦的想法,跟自己以前的了解有了变化。
    这种不在掌控中的事情让他很是不爽。
    这个问题让吕不韦扭头看了一眼罗网之主,心下有些失望。
    自己这些年在不断地提升,权谋手腕和心智越发的完美,对比起来罗网之主却还在原地踏步。
    或者说对方将精力主要放在了修炼上,想要去突破那层境界成就圣贤。
    虽说这也是一种提升,但不是他想要的。
    这种人物已经没资格陪自己下棋了!
    没有去纠结这些,吕不韦淡然的解说道。
    “不是放下,而是一种传承,现今的一切是我努力的成果,我不想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被毁掉,找一个继承人也好。
    趁着我还没有老糊涂,培养出一个出色的继承人,他作为一名楚国人比我更有优势。
    这是我的长生之道,追求意志理念的延续,跟你那个不同。”
    他对李斯的这个观点比较认同,楚国人的身份足够让其与楚系一脉亲近,至少有了份基础。
    只要运作得当,就能将楚系和自己的实力融合为一,形成一个整体,消除秦国内部的隐患。
    如此便可将自己的成果更进一步的推升,从而去一统天下,如此他就能以秦国统一奠基人的身份名留青史,永恒长存,如同他的先祖姜太公一般。
    “他到哪里了?”
    又问了一句,吕不韦很想与那个后辈见面。
    “前天刚过大梁城的地界,以他们的速度,最多十天就能抵达咸阳。”
    回了一句,罗网之主对这点还是很清楚的。
    “那个儒家浩然可有查到?”
    吕不韦满意的颔首,转而问起另一个人的情报,对之也很感兴趣。
    “没有,他很神秘,而且在荀子当年出关后对他显得很亲近,当天就收为弟子,对其重视也超越了之前的三个弟子,我怀疑他是儒家某一脉的人。”
    罗网之主道出自身的分析,他现在也只能分析,毕竟缺少足够的情报。
    那位儒家浩然实在是太低调了,不管是拜入小圣贤庄之前,还是离开小圣贤庄之后都没有音信,一点痕迹都没有。
    要么对方善于伪装,要么有一个庞大的势力在暗中帮其隐藏抹除痕迹。
    “你们不是对儒家有渗透吗?”
    吕不韦对这位合作伙伴的能力再一次的失望了,这点事情都查不到,要们何用?
    难不成只会砍人吗?
    “儒家内部分散的很开,主要脉络就有八个,细小的脉络更多,不过我猜测他可能是孟子的后人,荀子的那种才气力量应该与那人有关。”
    无奈的解释,罗网之主也想将儒家全面渗透,掌握在手中。
    可惜儒家那些人也不是善茬,他们只能悄悄地去做。
    而且儒家的脉络实在是太多了,主要在于孔子当年收的弟子太多,单单有名的就有七十二位,都留下了各自的传承脉络。
    更别说之后的孟子了,尤其是孟子一脉在外并无传承,他猜测可能隐世了。
    “孟子一脉!”
    思索着有关于孟子的记载,确实没有准确的后人脉络传承下来,这一点跟孔夫子有很大的不同。
    孔夫子那一脉现今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,势力非常大,在齐鲁之地很有实力。
    但孟子一脉真没听说过,可能是没有传承下来,也可能是避世了。
    而孟子的学说当年被各国拒绝否定,心灰意冷之下让后人隐世也不是没有可能。
    而且那时候孔氏一脉势大,在儒家中根深蒂固,孟子要是将后人留在儒家里面难免会有争端冲突,甚至有可能会被灭族的,留在外面并隐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    “当此大争之世,各方势力都跳脱出来了,连一向号称避世潜修的道家天宗都要下山,出现一个孟子一脉倒也不稀奇。”
    目视着窗外的天空,吕不韦感慨这个时代的波澜壮阔,也越发认定要选择一个优秀的继承人来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事业,推动秦国完成一统。
    否则要是能力不足的话,怕是难以镇压下这个时代蹦出的各方势力和各方大才。
    罗网之主对这句话深表认同和无奈,以及一份吃力。
    这个大争之世的激烈程度远超他们以前的预估,不仅他们罗网内部蹦出了个叛徒掩日,打乱了他们的所有计划。
    第(1/3)页